听新闻
放大镜
解码全民反电诈“密码”
2022-05-27 15:38:00  来源:法治日报

  “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

  国家反诈中心App目前已受理群众举报线索1466万条,向群众预警2.3亿次,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反诈防诈的“防火墙”。

  近一年来,针对诈骗分子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的情况,公安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开创性地开展技术拦截、精准劝阻等工作,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诈人民战争,去年6月至今年3月实现立案数连续10个月同比下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深入采访各地各行业部门,对“科技阻截、纵深防范”的全民反电诈“密码”进行解码。

  预警劝阻

  提升靶向封阻实效

  拦截一起诈骗警情需要多久?从接警到钱款被紧急止付,用时12分钟。这是2015年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刚成立那年的最快纪录。

  还能再快吗?3分钟!

  2018年7月31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防诈骗电话智能提示“火眼”系统,预警一通冒充领导诈骗的电话,仅用3分钟就成功拦截。

  还能更快吗?如今,厦门市新一代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实现系统秒级响应、48小时内向下追踪三级账户。

  作为实体化运作的市级反诈骗中心,厦门市反诈骗中心率先把全社会反诈力量拧成一股绳,整合了公安、银行、通讯、互联网企业等多部门多系统力量,打破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

  去年3月15日,公安部在福建厦门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科技破题、源头阻断的反诈精准宣防“厦门经验”。

  一年来,各部门各行业在加强打击的同时,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聚焦宣防发力,依靠科技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研判,开展精准预警劝阻。

  “公安速度”赛过“诈骗速度”——公安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人民银行,深度融合汇聚数据,构建大数据分析预警模型、创新大数据应用,自动发现潜在受害人、研判锁定涉诈网站及App;根据群众被骗的可能性和紧急程度,建立高、中、低等级分级联动劝阻机制,采取上门劝阻、电话提醒和发送短信等方式,实现对潜在受害人的实时预警劝阻。

  一年来,国家反诈中心直接推送全国预警指令4067万条,各地利用公安大数据产出预警线索4170万条,成功避免6178万名群众受骗。

  守住“信息进口”和“资金出口”——2021年,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根据公安部门指令,查询、止付、冻结涉诈资金1.5亿笔,紧急拦截涉诈资金3291亿元,金融系统识别拦截资金能力明显上升,成功避免大量群众受骗。

  精准排查

  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由于在营业厅工作,能接触到很多办手机业务的人……”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江苏镇江某通信营业厅工作人员陈某为了赚“外快”,趁为客户办理业务之机窃取信息,落网后他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深挖一层,多走一步,为公民个人信息加把安全锁,护航行业发展行稳致远。”今年3月16日,镇江检察机关向相关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从健全流程管控和内部监督制度、定期规范查纠经营行为、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宣传等方面提出建议,推进问题有效整改。

  当前,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大多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源头行为。

  一年来,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强化行业治理。工信部组织三大运营商升级启动“断卡行动2.0”,先后清理高危电话卡7769万张、行业卡1931万张。人民银行深入开展“资金链”治理工作,拒绝可疑交易1.3亿笔。中央网信办牵头加强网络巡查监测和网络生态治理,有效挤压了犯罪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行业主管部门还打造统一查询途径,便利用户精准排查名下银行卡、电话卡情况,更好地保护自身信息安全。

  工信部于2021年9月14日正式开通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便民服务。用户凭借居民身份证便可查询个人名下登记电话卡数量,如对查询到的电话卡情况有异议,还可通过对应的电信企业查询详细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

  据悉,上述便民服务打破了93家省级基础电信企业和39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相关数据各自独立的局面,支持线上、线下两种预约查询渠道,实现了全国移动电话卡的统一便捷查询,从根本上破除了查询难题,规避了用户不知情办卡的风险。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中国银联联合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于2021年12月20日在上海、云南两地对社会公众开放云闪付App“一键查卡”服务功能,向用户提供银行卡数量、每张卡的银行名称、借贷记属性、脱敏卡号等信息的查询,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便利用户直接掌握个人名下银行卡信息,强化自身银行卡管理。

  自“一键查卡”功能试点上线以来,已累计生成超过百万份查询报告,中国银联后续还将不断扩大查卡范围和服务地区,优化查卡功能。

  广泛宣传

  构建纵深防范体系

  4月18日,完成核酸检测采样,家住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街的小袁发现,当天发放的小卡片背面印上了反诈“12个凡是”提示内容,文字简短、朗朗上口。

  “在推动反诈知识入眼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无诈社区’创建工作,让反诈知识入心。”武汉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人介绍说,武汉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联席办按照“无电诈刑事警情、防骗宣传覆盖率100%、无外地抓获涉诈人员、无电诈窝点”等标准制定指导意见,明确工作要求,多部门协作开展示范创建,提出“今年将再创建200个‘无诈小区(村湾)’”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积极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反诈宣传体系,组织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提高群众的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

  2021年,公安机关共开展主题宣传1.5万场次,发送公益短信36.2亿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建成12381涉诈预警劝阻系统,同步升级推出“老年人亲情号码预警”和“闪信霸屏预警”功能,大幅提升预警劝阻效果,去年7月上线以来累计发送预警短信和闪信7380万条,预警劝阻有效率达60%。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公安机关下一步将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加强预警防范,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行业治理,加大反诈宣传力度,争取实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根本性好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近年来,公安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构建推出了“五大反诈利器”——国家反诈中心App、96110预警劝阻专线、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云闪付App“一键查卡”。

  “五大反诈利器”不断加强预警防范工作,成效十分显著。

  “五大反诈利器”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国家反诈中心App

  累计向群众预警2.3亿次

  2021年3月15日,公安部推出的国家反诈中心App正式上线。

  截至目前,国家反诈中心App已受理群众举报线索1460万余条,向群众预警2.3亿次,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反诈中心App是一款官方手机防骗保护软件,主要有以下功能:当用户收到涉诈电话、短信或登录涉诈网址时,及时进行预警提示;当用户发现涉诈线索时,可以一键举报;用户可以通过App对可疑网友的真实身份、社交账号、交易账号进行涉诈风险验证,大大降低网络交易风险;App每日发布不法分子的最新诈骗手法,剖析典型案例,协助用户学习防骗知识、了解诈骗套路,提升识骗能力。

  96110预警劝阻专线

  全国29个省区市已开通

  2019年11月8日,96110预警劝阻专线率先在北京启用,随后推广至全国,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的公安机关开通。

  96110预警劝阻专线是反诈专用号码,主要有以下功能:预警劝阻,发现群众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或者属于极易受骗的人员,公安机关将通过该专线及时预警劝阻;防骗咨询,如果遇到疑似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群众可以拨打96110进行咨询;涉诈举报,如果发现涉诈线索,群众可以通过该号码进行举报。

  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

  预警劝阻准确率达60%以上

  2021年7月14日,工信部联合公安部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正式推出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首次实现对潜在被骗用户的短信实时预警,上线以来已成功发送预警信息1.49亿条,预警劝阻准确率达60%以上。

  12381系统可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涉案号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分析发现潜在被骗用户,并通过12381短信端口第一时间向用户发送预警短信,提示用户可能面临“贷款”“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杀猪盘”等9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情况。

  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

  处置涉诈高危电话卡7760万余张

  针对部分群众身份信息被诈骗分子冒用办理涉案电话卡等情况,工信部推出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截至今年4月底,用户查询量已累计突破6700万次。同时,集中排查处置涉诈高危电话卡7760万余张、行业卡1930万余张,清理关联互联网账号5700万余个,对全国物联网卡开展拉网排查,一大批存量高危号卡得到全面清理。

  诈骗分子冒用他人身份开办电话卡严重侵害用户本人合法权益。“一证通查”服务打通了93家省级基础电信企业和39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相关数据,群众只需要使用自己的居民身份证,即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查询本人名下持有的全国移动电话卡数量,专用短信端口10699000将在48小时内向预留手机号反馈结果,真正实现了全国移动电话卡的统一便捷查询。

  云闪付App“一键查卡”

  有效推进解决账户查询难

  为解决群众对于跨行银行卡账户查询的诉求,2021年12月,人民银行指导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商业银行基于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试点“一键查卡”功能,打造统一查询途径,向公众提供银行卡数量、每张卡的银行名称、借贷记属性、脱敏卡号等信息的查询,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便利公众直接掌握个人名下银行卡信息,强化自身银行卡管理。

  作者:董凡超

  编辑:王慧敏